宁夏师范大学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原州区,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2024年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
学校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获得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资格。2016年成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自治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学校。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自治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3年列入自治区2024-2026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50年来,学校深深扎根宁夏南部山区,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一代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坚持“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社会累计培养各类人才6万余人,被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2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图书119万余册,数字资源120万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19个、特藏文献资料室2个。《宁夏师范大学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现有教学机构16个、教辅机构9个、科研机构7个、党群行政机构19个。有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大学科门类43个普通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自治区一流学科3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6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现代产业学院1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1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2个、培育平台1个,自治区新型高校智库2个、自治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1个)。有校级重点学科17个、校级科研平台1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9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自治区一流基层教学组织15个,自治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班”11个,自治区“一流课程”6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860余人,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13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2790余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档案工匠型人才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自治区第四批“国内引才312计划”1人,自治区第五批“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2人,获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塞上名师”1人,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各类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工程51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2人,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3人。固原市“六盘英才”3人,固原市“六盘名师”1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宁夏大学实施联合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长沙师范学院、台湾屏东大学、静宜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20余所国(境)内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