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简介:
毛红菊,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职PI、海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检验检测领域专家,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流控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呼吸物联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委会委员,长三角基因检测联盟理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等。
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及微纳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医药和健康监测方面的研究,包括基于微纳传感技术的重大疾病早期检测,器官芯片及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等。负责研发的丙型分型试剂盒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在临床上得到较好的应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重点项目等30余项重要课题研究;近年来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及国内外会议发表文章100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或授权专利70余项,参编中英文专著及教材7部。
于2025年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筹建智能传感与器官芯片研究院。
平台优势:
智能传感与器官芯片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建设。浦东医院始建于1932年,位于上海浦东“两港四区”核心地带,连接浦东航空港、洋山深水港,环绕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经济与文化高地,是浦东中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48亩,建筑面积30万㎡,现有职工两千余人,开放床位1200张,门急诊量213万。
医院拥有多个国家/上海市示范中心及重点学/专科,医学科研与创新中心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平台、组织病理学实验平台、生物组织样本库、实验动物中心、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饲养与技术服务平台、细胞免疫疗法毒性和疗效评价实验平台,6大实验技术平台。是上海市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唯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平台(大动物实验中心)。
课题组研究方向(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
发展基于微流控及微纳生物传感的生物检测及精准医学研究。
1、基于微流控、微纳生物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精准医学研究;
2、基于微流控结合3D打印的器官芯片技术用于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评价方面研究;
3、基于微纳传感器应用于干细胞微环境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研究。
应聘条件:
1.已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学校或所属学科为世界排名前100的海(境)外高校或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
2.年龄一般不超过38岁,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
3.近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2篇及以上;
4.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责任心,能带领团队攻关新课题;
5.研究背景以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自动化、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细胞临床医学等优先。
福利待遇
1.引进人才按层次提供年薪不低于30-40万元(税前),优秀人才一事一议;
2.入选市级及区级以上人才计划者,将按医院相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3.按规定享受科研奖励政策,其他福利待遇按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4.提供全方位科研与项目支持,支持申报国家及上海市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基金;
5.按人才层次提供科研院级启动基金30-100万;
6.根据相关政策办理上海市事业单位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