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诊断及治疗
导师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首席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肝硬化及门脉高压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兼任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肝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曾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主席及国际肝病学会主席。先后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名誉主编、《肝脏》及《临床肝胆病杂志》共同主编,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及 eGastroenterology杂志副主编。曾担任“十一五” 、“十二五”及 “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或慢性乙肝临床治疗责任专家,北京市十大疾病科技攻关项目病毒性肝炎领域领衔专家。曾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并主持或参与国内外多部指南的编写。入选“北京学者培养计划”、“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卫健委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领军人才“)及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使命”人才计划等多项高层次人才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招收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近三年取得博士学位。
3.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申请临床型博士后的人员,除长学制(如八年制)外,其他学制人员须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5.文章要求:
入站申请前5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同作者须排名第一)身份发表文章或主持课题,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课题要求:主持局级及以上课题或人才项目一项。
(2)文章要求:
临床型博士后:须发表过SCI论著;申报消化分中心、肝病分中心、普外分中心、放射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肿瘤内科、麻醉手术中心、血液内科的人员,SCI论著中须至少发表过1篇JCR Q3区及以上文章。
科研型博士后:须至少发表过1篇JCR Q2区及以上SCI论著。
6.在符合外事管理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招收优秀的外籍留学生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7.近三年内以主要研究人员(排名前三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8.特殊专业或紧缺专业人才可适当放宽要求。
9.专业为内科学(消化系病)。